馬祖民俗文物館
位於南竿清水介壽公園內,毗鄰經國紀念館、勝利水庫
與勝利山莊,依山傍水,風光靈秀,始建於1974年,軍方撥移清水村庫房一座,草創馬祖歷史文物館,1983年原址完成重建。後來到了1995年,前縣長曹常順深感文物史料蒐集、保存工作刻不容緩,爭取中央專款補助,開始籌劃興建「馬祖民俗文物館」。
馬祖民俗文物館於1999年興工,2004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共有四層,一樓有多媒體展示區、植物展示區、生態展示區、紀念品展示區、印象館、服務台。
二 樓有淵源館、建築館、生活館、產業館。三樓有禮俗館、戲曲民樂館、閩東學館、宗教信仰館、工藝館、咖啡館。四樓有特展室以及會議室。
該館目前尚無編制,由約僱人員與替代役負責運作與管理,開放時間是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中午不休息,例假日照常開放,只有每週一休館一天,不收門票,是炎炎夏日的中午裡,遊客前往「避暑」吹冷氣的最佳去處。(文自http://tour.matsu.idv.tw/minsu.php)
北海坑道
1968年,國軍基於攻防一體之戰略指導與作戰任務需要,於馬祖防衛部司令雷開瑄中將任內,在南竿、北竿、西莒與東引開鑿可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並將此案定名為「北海案 」作戰工程。(註:西莒因地質關係開鑿失敗)
當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出動了兩個師、3個步兵營、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約在1968年至1970年間,歷時820 個工作天才完工,當時的工程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能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鎬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由於炸藥爆破之後,現場煙霧瀰漫,施作的工兵戴著口罩勉強工作,只能做10分鐘就要換班,為了這條坑道,也犧牲了不少官兵的寶貴生命,可說是一鑿一斧都是官兵的鮮血與汗水。
從這座坑道的開鑿過程,可見當年國軍經營前線戰場,建軍備戰之艱辛,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開鑿歷程,讓這座被譽為「鬼斧神工」的地下碼頭坑道,披上了無比悲壯的神秘色彩。
南竿北海坑道是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但進入坑道內才發現,整個坑道充滿詭譎而神秘的氣氛,
工程之雄偉,真是別有洞天。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度10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沿著步道蹺行一週,全程約為30分鐘。
坑道步道雖已安裝燈光設備,但由於坑道內溼氣極重,燈設極易耗損,所以燈具時有損壞,更由於漲退潮關係,遊客需小心翼翼地前進,避過步道上的積水,頭頂卻冷不防被沿石壁滑落的水滴滴到,旁邊至少4公尺深的水道,反映外來陽光與燈光,波光閃閃爍爍地打在石壁上,氣氛相當特別。
注意事項
坑道在大潮的漲潮期間,由於海水淹沒步道,無法進入,因此參訪北海坑道須避過大潮的漲潮期間。
如果暫時無法入內,可先前往附近的鐵堡或官帽山一遊,或到附近的伊堤海岸咖啡館、日光海岸旅館附設咖啡廳坐坐,等退潮後再進入參觀。(文自http://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130&t=2516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