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洋蔥
故事發生在美國一所大學。
"在快下課時教授對同學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一女生走上台來。
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捨的二十個人的名字。"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鄰居、朋友以、親人等等。
教授說:"請你劃掉一個這?面你認為最不重要的人。"
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又說:"請你再劃掉一個。"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的同事。
教授再說:"請你再劃掉一個。"
女生又劃掉了一個。
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三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靜,同學們靜靜的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已不再是一個遊戲了。
教授平靜的說:"請再劃掉一個。"
女生遲疑著,艱難的做著選擇......
她舉起粉筆,劃掉了父母的名字。
"請再劃掉一個。"身邊又傳來了教授的聲音。
她驚呆了,顫巍巍地舉起粉筆緩慢而堅決的又劃掉了兒子的名字。
緊接著,她哇的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靜了一下,問道:"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尋找的,為什麼丈夫反倒是你最難割捨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地看著她,等待著她的回答。
女生平靜而又緩慢地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肯定也會離我而去,真正陪伴我度過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實,生活就像洋蔥,一片一片地剝開,總有一片會讓我們流淚。
"就讓別人誤會你吧! 生命不是用來更正別人的錯,或證明自己的對--生命是用來生活的。"--林振強
你在成長還是變老
開學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紹後,要每位同學主動去結交一位新朋友。
當我站起來環視四周時,有人輕輕拍我的肩膀。我轉過頭,看見一位滿臉縐紋,個子矮小的老婦人對著我微笑,那笑容光亮璀燦。
她說:「嗨!帥哥,我叫蘿絲,今年87歲。我可以抱你一下嗎?」
我笑起來,熱切的答道:「當然可以」,她果真緊緊地將我抱個滿懷。
我開玩笑的問她:「你年紀這麼小,怎麼就來上大學了?」
她也調皮的回答道:「我準備來這釣個金龜婿,生幾個孩子,然後退休去雲遊四海。」
「此話當真?」我明知故問。我很好奇,到底是何動機,促使她年屆古稀,還來上大學。
她告訴我說:「我一直夢想要受大學教育,如今終於得償宿願。」
下課後,我們散步到學生聯合大樓,兩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從此我們成了摯友。
往後三個月的每一天,我們總是一起離開教室,天南地北的聊個沒完。她像一部「時光機器」,將智慧和經驗與我分享,而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一學年下來,蘿絲成了學校鼎鼎大名的人物。不論走到那裡,她總能輕易的結交到新朋友。她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陶醉在同學們對她的關注之中。
學期結束時,蘿絲應邀到我們為足球隊舉辦的晚宴中演講。我永難忘懷當晚她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
主持人介紹她給聽眾之後,她碎步走向講台,正當要開始演講時,她手中的講稿不慎掉落地上。有幾秒鐘時間她顯得有點懊惱和靦腆,不過立刻就幽默的對著麥克風淡淡的說:「抱歉,我最近老喜歡掉東西,剛剛我本想喝杯啤酒壯膽,卻喝了威士忌,沒想到那玩意兒簡直要我的命。看來我是記不得事先準備的東西了,那我就講最熟悉的事情吧。」
在大家的笑聲中,她清了一下喉嚨,然後開始說:
『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我們是因停止玩樂才會變老。只有一種秘訣能使人青春永駐,快樂成功。就是你們必須經常笑口常開,幽默風趣;你們必須時時懷抱夢想。當你們失去夢想時,你們就形同死亡。我們的周圍有許多人像似行屍走肉,卻不自覺。』
『變老和長大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任何人都會變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長大的意思是,你必須不斷在蛻變中找尋成長的機會而善加利用。要活得無怨無悔:上了年紀的人,通常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卻常因在年輕時,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遺憾。只有心懷悔恨的人,會恐懼死亡。』
那年底,蘿絲終於完成她的大學學業。畢業後一星期,她在睡夢中安祥去逝。超過2千名同學參加她的葬禮。
人的一生:通常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卻因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遺憾…
遺憾和後悔
遺憾和後悔,你會選擇什麼呢?這問題很有意思。
假使有一件事,不做會遺憾,做了會後悔,你會如何?假使有一個人,愛了會後悔,不愛會遺憾,妳會愛嗎?似乎,選擇就是這麼一回事。
曾經以為,生命中應該有一些事,是值得我們奮起直追的。那是什麼?是值得回味留存的愛情?還是象微肯定與前景的工作?是女性的最終依歸一家庭?抑或是那份總愁沒人了解的自我?
也許可以是快樂..也許可以是充實..也許可以是盡情享受捉模不定的未來。
就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總是忙亂於愛情、忙碌於事業、忙命於家庭,忙慌於研愁,最後弄得自己暈頭轉向,狼狽不堪。然後,又會有那麼一天,某一根神經不對了,我們倏忽停下腳步,轉身回望,竟然,覺得一切索然無味。起初是心隨意走,後來只得跟著地球跑!日復一日,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被人群推塞擁擠,因此不得不向前,每一步或多或少,都有些勉強與不悅。如此循環迴轉,於是衍成了洞知未來的不可不為。有此繞口了,其實我的意思正如標題:假使有一件事,不做會遺憾,做了會後悔,你會如何?假使有一個人,愛了會後悔,不愛會遺憾,你會愛嗎?似乎,選擇就是這麼一回事。豈止選擇,人生也或是如此吧。
遺憾與後悔,橫豎都得接受一個。
一是遺憾,一是後悔,無論如何,都得選一,這就是知悉未來的不可不為。同樣的邏輯也可應用在愛情裡。不愛他,會遺憾,遺憾自己沒能成就一段時情;愛了他會後悔,因為個性不合、因為了無結局,後悔自己衝動跳入,引火自焚,然後灼燒成傷,傷人傷己。
我總想,追求事業與投入愛情,本應是美好的嚮往,怎會落入似是兩敗俱傷的局面?竟是去也不成,回也不成,兩頭都是缺憾。究竟是哪裡出了錯?是貪心嗎?還是狠心?
貪心想要兩者得兼,結果最是傷人;狠心拋下一邊,卻是午夜夢迴,總難成眠。
其實無心選擇,但卻必得承受事發的後果。我想,這就是人生吧!雖然有點無奈,有點倀然,但是暸解了,也就更能釋懷了,然後,安慰自己並且鼓勵他人,還是要好好快樂的活。
這也是人生。
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人生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喜歡這句話,很健康的人生觀 。
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好失去和非得要斤斤計較的。這樣的人生,很開心…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我不祈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我只祈求當每個問題發生時,都有繼續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從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
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
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
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很多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
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
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
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想想自己))─
1、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挫折容忍度」,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
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
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
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
後來,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
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
「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我終於了解
我終於了解-
我與最好的朋友,可以做任何事,或不做任何事,而一樣享受了最棒的時光。
我終於了解-
有時你以為會在你失意時踹你一腳的人,其實卻正是那個將幫助你重新站起來的人。
我終於了解-
有時候我憤怒,因我有權利憤怒。但這並不表示我有權利不善待自己或他人。
我終於了解-
真實的友誼會持續增長,即使遠隔千里。真實的愛亦然!
我終於了解-
有些人不照著你所期望的方式來愛你,並不表示他們沒有盡他們的一切來愛你。
我終於了解-
所謂成熟,比較和你擁有何種經歷,以及你從其中學到何事有關,而比較和你究竟歡度了多少個生日無關。
我終於了解-
你絕不可以對一個孩子說,他的夢想是不可能的,或是奇怪的。再沒有什麼比此更羞辱人的。而且,如果他們相信了你,更將是何等的悲劇呢!
我終於了解-
不論一個朋友多好,總有一些時候他還是會傷到你,而你總得為此原諒他。
我終於了解-
被人原諒不一定足夠,有時你也得學習原諒自己。
我終於了解-
愛過方知情重,但真愛未必需要擁有!
蚌的胸襟
我在美讀書時,我的室友是日本人,她們家世代採珠,她有一顆珍珠是她母親在她離開日本赴美求學時給她的。
在她離家前,她母親鄭重的把她叫到一旁,給她這顆珍珠,告訴她說:「當女工把沙子放進蚌的殼內時,蚌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 於是蚌開始把它的精力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沙子裹上蚌的成分越多,蚌越把它當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子相處。」
蚌並沒有大腦,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但是連一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轉變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慧怎麼會連蚌都不如呢?
珍珠的故事我聽過很多,但是很少是從蚌的觀點來看逆境的。人生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如何包容它,把它同化,納入自己體系,使自己日子可以過下去,恐怕是現代人最需要學的一件事。
尼布爾有一句有名的祈禱詞說:「上帝,請賜給我們胸襟和雅量,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請賜給我們智慧,去區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我們憑什麼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過不去呢?打牌時,拿到什麼牌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
凡事固然要講求操之在己,但是在沒有主控權的事上,是否也應該學習蚌,使自己的日子好過一些呢?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
長大後漸漸發現「其實有成就的人,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努力 」。有些人的成就,是你的十倍、百倍、千倍、萬倍,但是他的能力卻不一定是你的十倍、百倍、千倍、萬倍。不是他比你聰明,而是他笨笨的,去做一些你所不願去做的事。在人生中,聰明的人,常常在最後,變笨了; 而笨的人,卻常常在最後,變聰明了。
遇到寒冷酷熱,聰明的人逃開了; 笨的人,卻傻傻的去親身嘗試,意外的在寒冷酷熱中成長,因為笨的人都知道:「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卻永遠需要努力。」
我沒有這樣的意思
公司某單位來了一位新人,該單位經理發了一封介紹新人的電郵給在同一樓層的同事。我也收到這封介紹函,並為該經理高興,因為新人的資歷看來不錯。
當天下午,一位不同單位的同事阿德,在收到這封介紹信後,回了一封電郵給該經理,電郵上只有一行簡單的字:『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電郵的下方還附有原始的新人介紹文字。
在讀完這行字後,我心中產生一個疑慮!為了實證我的疑慮,把送信者與收信者的名字刪掉後,我將這封包含新人介紹及『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這行字的回函,列印給我的秘書看,並問她,假設她是那位經理,在她看完『某某某,什麼時候帶新人來介紹介紹!』這行字後的直覺反應是什麼?
她說完後,我把她的回答記在一張紙上。我沒有向秘書解釋我這樣做的原因,等她莫名其妙的離開後,我好奇地找來那位經理,並問他說:『你有帶你的新人去給阿德看嗎?他不是寫電郵給你,要你帶新人給他認識一下嗎?』
這位經理回答沒有,我問了他為什麼,並把他的回答記在那張紙上。
在這位經理離開後,我找阿德來,我問阿德說:『經理有帶新人來向你介紹嗎?』他回說沒有,我接著問他,『你當初為什麼要回電郵,叫人介紹呢?』
阿德單純地回答說:『沒有啊,只是想單純多認識一個朋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在阿德說完他當初的動機後,我把那張上面記有秘書與經理反應的紙張拿給他看,說這是別人對他那句話的反應,看完後,他有點吃驚的說怎麼可能,
因為上面寫著:
秘書的反應是:『語氣有點命令的味道,應該是另一位位階較高的主管想要認識新人吧!』這樣的反應與阿德的原意不同。
那位經理的反應則更戲劇性:『他又不是我主管,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我個別為他介紹!』這樣的反應更與阿德的原意大相逕庭。
祕書與經理的解讀角度與阿德有很大的出入,甚至是扭曲。很顯然的,以這一次溝通事件為例,在溝通的這一端與那一端上,我們常會『高估了自己的理解力,低估了別人的誤解力』,在日常近距離一對一的溝通上,這種看不到表情,聽不出感覺的電郵,有時卻成為一種我們逃避溝通的工具,也構成了同事間更大的疏離感。
阿德有點懊惱的向我說:『我沒有這樣的意思啊!早知如此,當初走過去就好了!』
確實,寫這封電郵的阿德與該經理的坐位只有五公尺。好遠的五公尺,好遠的疏離,他的原意當初只是簡單到『沒有啊,只是想單純多認識一個朋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在溝通的形式上,有人描述得很貼切,他說:當你可以打電話時,不要用電郵;當你可以面對面講話時,不要用電話;當你可以用手拍對方肩膀時,不要用嘴巴。
請不要再以為別人都看得懂你的電郵。
後記:這是一篇很不錯的文章,現在資訊發達的時代,這樣的誤解,常常都會發生!
看完之後蠻有同感的,資訊愈發達人與人之間變得愈疏遠,不是嗎?方便的背後,卻是情感交流的不再。或許我們都太依賴虛擬網路帶給人們的方便性,忘卻了人與人的接觸,聽的到,看的到,甚至面對面感覺的到,才是最真誠的溝通!
鬼與農夫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但他還是那麼快樂,非常知足。小魔鬼就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那農夫敲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一下,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小魔鬼看到計策失敗,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去。第二個小魔鬼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麵包跟水偷走,他想,農夫做得那麼辛苦,又累又餓,卻連麵包跟水都不見了,這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
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想不到麵包跟水都不見了!「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麵包跟水?如果這些東西就能讓他得溫飽的話,那就好了。」又失敗了,小魔鬼又棄甲而逃。
老魔鬼覺得奇怪,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農夫變壞?就在這時第三個小魔鬼出來了。他對老魔鬼講:「我有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很高興地和他作了朋友。因為魔鬼有預知的能力,他就告訴農夫,明年會有乾旱,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農夫便照做。結果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只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谷,他就因此而富裕起來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麼,三年下來,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金錢。
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您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只見農夫辦了個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的僕人侍候。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衣裳零亂,醉得不省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
「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僕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農夫就開始罵他:「你做事這麼不小心!」「唉!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
無力。」
「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唉!你太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小魔鬼說:「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先決條件是肯去定
有不少事情會令我們難以抉擇,愈是重要,愈容易陷入猶豫不決的膠狀況。或許因為你曾經做過類似的決定,結果遭受猛烈的責備與批評,你不想重蹈覆轍;或許其實你希望兩者兼得,所以難以取捨:我應該接受追求者一號抑或追求者二號呢?我應該為了新歡而離開舊愛嗎?我應該出賣友情成就愛情嗎?不能掉以輕心啊,還是再看看吧。
你一看再看,一拖再拖,寧願別人替你做決定,寧願東窗事發,隱瞞的被揭破,其中一方憤然離去或知難而退,讓自己飾演一個被動的角色。問題是,這種一發不可收拾的衝突不知道在何年何月才會發生,甚至永遠不會出現,你不想傷害任何人,結果卻傷害了更多人,你忽略了不去做決定,其實也是一個決定,一個讓自己和別人飽受煎熬的決定。
哲學家 William James 說:「最悲痛的生命,莫過於內心充滿了猶豫不決的情緒。」是離是合,是愛還是不愛,都需要一個能夠讓人踏實的決定。是起飛也好,是墜落也罷,總比一直懸在半空好受。每件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因此每個決定也會有得與失,當所得與所失相去天淵,那就是一個簡單的抉擇;相反,當十分接近,自然難於取捨。試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因為十分接近,那就是說無論你選擇A或B,出來的整體結果差異根本不大,既然差異不大,那何必繼續耽擱,自尋煩惱?在經過詳細分析後仍然猶豫不決時,我提議你往口袋一掏,擲硬幣來決定。
別人的嘴巴,自己的道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群青蛙在比賽誰能爬上最高的鐵塔。
比賽開始了,一大群的青蛙看著那高大的鐵塔議論紛紛:
「這太難了!我們絕對爬不到塔頂的……」
「塔太高了!我們不可能成功……!」
聽到這裡,有些青蛙便放棄了。看著那些仍然繼續爬的青蛙,大家又繼續說:「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塔頂的……」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多的青蛙退出了比賽。但有一隻卻越爬越高,最後當其他的青蛙都無法再前進的時候,牠卻成為唯一到達頂點的選手。其他的青蛙都想知道,牠是怎麼做到的?於是便跑上前去詢問,才發現原來牠是個聾子!
朋友,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你什麼嗎?
是的,嘴巴是別人的,但人生卻是自己的!雖然我們不必做個真正的聾子,但卻要永遠充滿希望、樂觀和積極,不要只聽那些消極、悲觀的話,因為他們只會潑別人的冷水,澆熄你的毅力。 要將充滿力量的話,時時記在心裡,因為這將影響你往後的一生。
嘴巴長在別人嘴上,但自己卻要走屬於自己的道路。 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即便是遭受旁人無情的冷落、批評、否定,甚至排擠,也不能表示你就必須哀聲歎氣、自怨自悲,請記住: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文自http://www.skymyworlds.com/skymyworlds.com/sky/Article%20Sharing%20p7/pa1.html)
留言列表